九年级语文临江仙原文?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东坡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什么时候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苏轼临江仙最有名的十首词?
1.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什么时候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什么时候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临江仙·送王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5.临江仙·风水洞作
[宋]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间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苏轼临江仙赏析
这首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特殊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
原文: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什么时候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比较分析
- 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 历史地位不一样。赤壁怀古是苏轼开创豪放派的代表作,引领了诗坛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就像文坛中改良唐宋八大家改良文风一样。而且该词豪放中透着典雅,是杨慎临江仙没有的。临江仙完全是咏史词作,虽然也大气蓬勃,没有苏词优美,更没有它的历史影响。这首词可称为“史论”。它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